
A:我提议项目应该有个注释,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我们有些程序员几乎从不注释代码,谁都知道没注释的代码是没法阅读的。

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不包括)
B:我觉得注释没必要,注释被当做万灵药,可是任何实际编码过的人都知道,注释反而会使代码更难读懂。注释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废话,而编码语言相对简明扼要得多。
C:是这么回事。假如代码不清晰,又怎能注释的清楚呢?再说,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代码一变,注释就过时。要是误读了过时的注释,可能又会踩坑了。
C接着说:另外,注释过多的代码更难读懂,这样增大了阅读量。已经有一堆代码要去读了,何必再去读一大堆注释呢?
A:编辑器要知道的东西全在代码中?二进制文件里面吗?争论注释有无价值干啥呢?
B:我反对注释主要是觉得浪费资源。
D:也不能这么说,注释可能会被滥用,但是注释用得好时却妙不可言。另外,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注释和没注释的我都维护过,我个人还是更愿意维护有注释的代码。最后补一句:尽管没必要制定注释的标准,但是我还是提倡大家注释好自己的代码。
尽管计算机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部电子通用计算机诞生以来以来有了令人目眩的快速发展,但是今天计算机仍然基本上采用的是存储程序结构,即冯·诺伊曼结构。这个结构实现了实用化的通用计算机。存储程序结构将一部计算机描述成四个主要部分:算术逻辑单元、控制电路、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备。这些部件通过一组一组的排线连接(特别地,当一组线被用于多种不同意图的数据传输时又被称为总线),并且由一个时钟来驱动(当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驱动控制电路)。概念上讲,一部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被视为一组“细胞”单元。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又都可以存储一个较小的定长信息。这个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诉计算机去做什么),也可以是数据(指令的处理对象)。原则上,每一个“细胞”都是可以存储二者之任一的。算术逻辑单元(ALU)可以被称作计算机的大脑。它能做两类运算:第一类是算术运算,比如对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法。算术运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事实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电路级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理由是用户只能通过编程进行乘除法运算)。第二类是比较运算,即给定两个数,ALU对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个更大一些。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馈运算结果的手段。对于一部标准的个人电脑,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其他许多后文将要讨论的可连接到计算机上的I/O设备。
控制系统是激光切割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图形图像文件最终成为电机和激光器的控制指令,其性能是衡量一台激光切割机的主要指标。
现有的激光切割机控制系统按结构主要分为两类:
(1)基于PC的开放式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C机为加工平台,通过并口或PCI向激光切割机输出控制信号。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PC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系统更容易实现,开发周期短,但这样实现的机床不能独立于PC机运行,成本也高。
(2)以PC机与单片机为核心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单片机加工性能的快速提高,出现了以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与PC机协同工作的激光切割机控制系统。但单片机的计算能力有限,处理过程中的大量运算仍需要PC机的配合,限制了其应用。单片机本身没有高速工业通信端口,传输大量激光数据需要很长时间。激光切割机用途广泛。简而言之,他们使用激光切割物体!可以切割的材料很多。激光切割机可切割亚克力、木材、布料、皮革、金属等,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根据功率幅面大小可应用于不同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