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将国内互联网的自媒体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性产品是留言板、BBS论坛;第二阶段的代表产品是博客、微博;第三阶段的代表产品就是“XX号”。相信和我一样都接触过这些平台的朋友们会发现,每个自媒体发展史阶段的产品都与用户需求的变化、互联网进程史有着紧密联系。

自媒体发展史简述(自媒体的起源和发展)
自媒体的发展09年的时候还没有头条,那时候最主流的就是优酷、土豆、爱奇艺这些视频网站,那时候都流行UGC很多人都受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做短视频的,一些有技术的都是拍摄原创短片,就是微电影,一些技术不好但是想法很多好的人就开始做一些恶搞噱头的视频,就比如恶搞音乐、恶搞吐槽、恶搞配音等等。当时的收入还是比较少的,就拿优酷来说,一个上了首页的也就300,上了子首页的也就200,因为玩的人不多,所以基本都是编辑追着创作者做内容,但是也因为人少,所以也成就了最早的一批自媒体人。
后来头条的上线,打破了权威性,各个网站都开始去边际、去中心化,更多的创作者都有了翻身的机会,在这期间有崛起了一部分自媒体人,“办公室小野”“papi酱”,紧接着就开始很多机构开始成立的MCN开始签约,所谓的精品团队集合体,开始疯狂的签约网红,与网站合作共同开始推人,这时候短视频开始真正进入盛况阶段,网红赚翻了天,MCN被风投追着跑,那些头部红人赚多少,说一个做视频特别普通,形同搬运的作者,依靠短视频搬运伪原创,一年就赚了百万,要知道这是他一个人的成绩,成本几乎为零。
自媒体发展史再之后就是抖音的崛起,开始瓜分各平台的流量,很多红人和视频公司开始觉得力不从心被淘汰,各大平台也开始缩减广告分成,大家都开始转战抖音等短视频,这时候已经不是短视频时代了,而是秒懂时代,短视频变成了快餐和碎片化内容,一部分人赚到钱了,一部分人玩着玩着就又消失了,而在这时候各大视频网站依然有广告分成,但是已经缩减了,这个时候社交电商的新生态模式开始入驻,更多趋向于产品O2O、新零售概念的发掘,平台已经变成一种工具,很多创作人开始专注与流量转化,重点转向商家和产品。
1、自媒体发展成推动中国社会进步重要力量。我们纵观从2016--2018年这三年间,引发全民刷屏的社会事件,比如百度魏则西事件、疫苗之王案、五星级酒店卫生事件等等,自媒体哪次缺失了?这些事件事发时传统媒体处在下班或者放假时间,都是自媒体率先切入进行创作,从而引发全民关注。如果没有自媒体的内容创作和持续的跟进采访、分析、解读,最终也不会引发司法部门如此的重视,更不会如此迅速的调集精干警力迅速侦查案件。
2、自媒体的自律和他治。自媒体发展在莽荒发展过后,是时候应该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一方面要靠自律,一方面要靠他治。
3、优胜劣汰和多元发展。任何产业经历过爆发增长之后,都会进入新阶段。自媒体发展未来一个典型的发展趋势就是优胜劣汰,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拥有原创能力和IP延伸能力的自媒体(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将会脱颖而出。而洗稿、抄袭、剽窃但很会玩流量的这批害群之马,将会失去生存土壤。

自媒体发展史简述(自媒体的起源和发展)
自媒体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内互联网兴起是在2000年前,那时的门户网站就那么几家。留言板和BBS的出现让人们拉近距离,看不到人、听不见声,只能通过文字及图片去感受对方思想的表达
自媒体发展阶段第二阶段,约2005年左右,博客诞生了,它是blog的英译词。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长和硬件网络的升级,论坛中的信息碎片化已经不能满足那些有点文字功底的用户需求,如果说BBS是为了找存在感,那博客就是为了形成粉丝效应。
自媒体发展阶段第三阶段,随着用户在内容资源上不断的创作,曾经的图文呈现方式已显得单调乏味,这是用户持续耗费阅读所带来的情绪,同时创作者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考虑读者粉丝的喜欢,就需要内容更具特点、资源更丰富的方式来增强用户粘度。就如当下正火的头条号、公众号、企鹅号、百家号等大佬旗下的自媒体平台。
